埃克塞特大学:在理解为什么我们难以识别来自不同种族背景的人的面孔方面取得突破

埃克塞特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一个 60 年前的问题的答案,即为什么人们发现识别来自视觉上不同种族背景的面孔比识别自己的面孔更困难。

这种被称为异族效应 (ORE) 的现象最早是在 1960 年代发现的,并且一直通过人脸倒置效应 (FIE) 范式得到证明,在这种范式中,人们使用以通常的直立方向呈现并倒置的面孔图片进行测试. 这样的实验一致表明,当个人看到他们自己种族的面孔而不是其他种族面孔时,FIE 更大。

它引发了数十年来关于潜在因素的争论,社会科学家历来认为这表明人们不太愿意参与和区分其他种族的成员,从而导致他们的记忆力较弱。另一方面,认知科学家提出,这是基于人们对其他种族个体的视觉体验相对缺乏,从而导致对其他种族面孔的感知体验降低。

现在,埃克塞特心理学系的一个团队使用直接电流脑刺激,发现 ORE 似乎是由于缺乏认知视觉专业知识而不是社会偏见造成的。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争论 ORE 的根本原因,”认知心理学高级讲师和该项目的研究负责人 Ciro Civile 博士说。

“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它是基于社会动机因素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对种族持更偏见态度的观察者而言。这份报告是欧盟和英国研究与创新中心 6 年资助研究的成果,表明当您通过应用大脑刺激系统地削弱一个人的感知能力时,他们识别面孔的能力大致一致,无论那张脸的种族。”

该研究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在埃克塞特的华盛顿辛格实验室进行,并使用了一种非侵入性经颅直流电刺激 (tDCS) 程序,该程序专门用于削弱人识别直立面孔的能力。这通过附在他们头皮上的一对海绵应用于参与者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该团队研究了近 100 名欧洲白人学生对 FIE 测试的反应,将他们平均分为主动刺激组和假/对照组。第一个队列在执行涉及正立和倒立的西方高加索和东亚(中国、日本、韩国)面孔的面部识别任务时接受了 10 分钟的 tDCS。与此同时,第二组在体验 30 秒刺激的同时执行相同的任务,在 10 分钟内随机给药——这一水平不足以引起任何表现变化。

结果显示,在对照组中,自己种族面孔的 FIE 大小几乎是其他种族面孔的三倍,证实了稳健的 ORE。这主要是由于参与者在识别直立方向的自己种族面孔方面表现出比其他种族面孔更好的表现 - 几乎是正确识别他们以前见过的面孔的两倍。

同时,在接受主动 tDCS 的组中,刺激成功地去除了直立的本族面孔的感知专业知识成分,并且没有发现本族面孔与其他种族面孔的 FIE 大小之间存在差异。在识别倒置的面孔时,两个种族的两组人的结果大致相同,这支持了人们在看到倒置的面孔方面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事实。

伊恩·麦克拉伦 ( Ian McLaren ) 说:“确定由面部反转效应索引的其他种族效应是由于专业知识而不是种族偏见,这将有助于未来的研究人员完善哪些认知措施应该和不应该用于调查重要的社会问题。” ,认知心理学教授。“我们在埃克塞特开发的 tDCS 程序现在可用于测试所有关于特定现象的辩论涉及感知专业知识的情况。”

快速申请